欢迎访问中国纳米行业门户!【登陆】【免费注册】010-82930964 微博 微信     粉享通 | 广告服务 | 中国粉体网
纳米网首页 > 技术资料

基于硅纳米柱阵列尺寸调控的表面增强拉曼效应研究

编号:NMJS09546

篇名:基于硅纳米柱阵列尺寸调控的表面增强拉曼效应研究

作者:黄胜保

关键词: SERS; 聚苯乙烯微球; 等离子刻蚀; 纳米柱阵列; FDTD;

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

摘要: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凭借其单分子级检测灵敏度和独特的分子指纹识别能力,已成为生物传感、环境监测及痕量分析领域的关键技术。然而,传统SERS基底依赖贵金属纳米结构,其制备过程涉及复杂光刻或真空镀膜工艺,存在成本高、结构单一化等问题,且基底性能与纳米结构尺寸(如直径、高度、周期)的构效关系尚未系统揭示,制约了SERS技术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微球自组装掩膜的低成本可控制备策略,通过调控微球直径和金属辅助化学刻蚀(MACE)工艺参数,实现了硅纳米柱阵列的尺寸调控,成功构筑系列高度有序的SERS基底。在此基础上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仿真,揭示了纳米柱阵列尺寸对电磁场增强的影响规律。 选取不同直径的PS微球,基于气-液界面法制备了大面积紧密排列的PS微球自组装单层膜,并平稳的转移到硅基底上。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刻蚀(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法缩减PS微球,其中气体成分直接决定刻蚀机理,经正交分析,得出各参数对表面质量的影响程度(射频功率>气体压强>气体流量),最终选取参数:刻蚀功率为200-100 W,气体压强为3.0 Pa,气体流量为O2:CF4=40:10sccm时,对PS微球表面质量的刻蚀效果达到最佳。实验结果表明,PS微球直径缩减与刻蚀时间增加呈线性变化,由此可以调控刻蚀时间对PS微球掩膜的尺寸实现精确控制。 基于PS微球自组装掩膜,通过磁控溅射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在40 W功率下,以3.96 nm/s的溅射速率精确沉积Ag层,经去胶剥离后形成周期性Ag纳米孔阵列模板。结合MACE工艺,成功制备出大面积、高有序性的硅纳米柱阵列,通过选取不同直径的PS微球做掩膜,可以得到不同周期(10μm、5μm、1μm、500nm)的硅纳米柱阵列基底。经拉曼光谱分析表明,不同尺寸、周期的纳米柱阵列基底均对521 cm-1处的特征峰有增强效果,并随着纳米柱尺寸的缩减或周期的减小,对拉曼增强效应呈上升趋势。本实验中在直径为500 nm的PS微球制备出的基底增强效果达到最高,其结果相较于纯硅,效果增强将近20倍。 基于FDTD建立了三维电磁场仿真模型,研究硅纳米柱阵列的几何参数(直径D随着周期调节变化、高度H=100~10000 nm、周期P=500~5000 nm)对局域电场强度及热点区域分布的调控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在固定1000 nm的周期内,随着纳米柱直径从900 nm缩至200 nm,电场强度由1.96提升至5.56,热点区域面积占比从11.76%增至43.74%;而高度变化(500~10000 nm)对电场强度(相对标准偏差仅为10.67%)与热点面积(50%~60%间波动)影响可忽略,验证了二维平面内电磁场局域增强的主导机制;随着周期尺寸的缩减,导致电场强度与热点面积同步增大,且二者呈强正相关性,其物理机制源于周期性阵列的布拉格散射与近场耦合协同调控。实验测试中硅纳米柱阵列基底的SERS信号强度与仿真趋势一致,验证了该模型对纳米结构-电磁场协同作用规律预测的可靠性。为高灵敏SERS基底的设计提供了几何参数优化准则与理论支撑。


最新技术资料:
· 基于硅纳米柱阵列尺寸调控的表面增强拉曼效应研究 2025.09.09
· 基于MOF衍生NiO中空纳米微球的室温NO2气体传感器 2025.09.09
· 碳纳米管复合微球材料结合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环境水样中痕量多氯联苯 2025.09.04
· 新型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油田开发化学微球调剖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2025.09.03
· 适合低渗透油藏的新型纳米聚合物微球研究 2025.09.02
· 金纳米颗粒表面修饰硒化铅薄膜的研究 2025.09.02
图片新闻

碳纳米管技术领军人物——清华大学魏飞教授

寻找“国产好粉材”之汇精亚纳米——纳米二

150.5万!合肥工业大学公开招标:纳米

百特新品惊艳亮相ChinaNANO 20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