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纳米行业门户!【登陆】【免费注册】010-82930964 微博 微信     粉享通 | 广告服务 | 中国粉体网
纳米网首页 > 技术资料

纳米和微米级二氧化硅对表皮葡萄球菌的影响

编号:YYHY00251

篇名:纳米和微米级二氧化硅对表皮葡萄球菌的影响

作者:郭玉婷; 刘明学; 董发勤;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 微米二氧化硅; 表皮葡萄球菌; 膜通透性; 界面作用;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 目的探究可吸入纳米细颗粒物对人体表面正常菌群的生物活性效应。方法将表皮葡萄球菌悬液分别加入含终浓度为0(对照)~400μg/ml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的培养基培养4、24和48 h。测定表皮葡萄球菌的存活率、形态、膜通透性变化,同时对作用前、后的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在50~400μg/ml二氧化硅暴露范围内,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暴露表皮葡萄球菌的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纳米二氧化硅暴露组细菌存活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米二氧化硅对表皮葡萄球菌存活率的抑制无统计学意义;400μg/ml纳米二氧化硅暴露组细菌数目减少,菌体皱缩,400μg/ml微米二氧化硅暴露组菌体轻微凹陷。随着暴露剂量和时间的增加,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暴露表皮葡萄球菌培养液中Ca2+和K+浓度均呈上升趋势。与微米二氧化硅暴露组比较,大于100μg/ml纳米二氧化硅组培养液中K+浓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2+浓度的升高仅在400μg/ml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表皮葡萄球菌与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作用后均有新峰出现,分别位于波数2 961 cm-1、2 929 cm-1、1 545 cm-1和1 452 cm-1、1 401 cm-1。结论纳米二氧化硅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的作用强于微米二氧化硅,纳米和微米二氧化硅暴露同表皮葡萄球菌均存在界面作用效应。


最新技术资料:
· 多级孔隙芳纶纳米纤维气凝胶的制备及降噪隔热性能研究 2025.07.31
· 纤维素纳米晶须增强ECC的抗硫酸盐腐蚀性能及机理分析 2025.07.30
· 微波–超声辅助制备α-CaSO4·0.5H2O纳米晶须用于油水分离 2025.07.30
· 陶瓷基金属有机框架纳米孔膜的制备及分离性能研究 2025.07.25
· 双相陶瓷纳米纤维海绵的制备及其隔热性能 2025.07.23
· 基于纳米骨架和人工隔膜形貌优化下固态电池锂枝晶生长的相场法研究 2025.07.10
图片新闻

南木纳米邀您出席第七届高比能固态电池关键

蜂鸟声共振技术,短时间突破微米纳米材料混

百特四大新品高能来袭,动态图像+激光+纳

寻找“国产好粉材”之湖北汇富纳米气相二氧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