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纳米行业门户!【登陆】【免费注册】010-82930964 微博 微信     粉享通 | 广告服务 | 中国粉体网
纳米网首页 > 技术资料

纳米和微米级二氧化硅对表皮葡萄球菌的影响

编号:YYHY00233

篇名:纳米和微米级二氧化硅对表皮葡萄球菌的影响

作者:郭玉婷; 刘明学; 董发勤;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 微米二氧化硅; 表皮葡萄球菌; 膜通透性; 界面作用;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 目的探究可吸入纳米细颗粒物对人体表面正常菌群的生物活性效应。方法将表皮葡萄球菌悬液分别加入含终浓度为0(对照)~400μg/ml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的培养基培养4、24和48 h。测定表皮葡萄球菌的存活率、形态、膜通透性变化,同时对作用前、后的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在50~400μg/ml二氧化硅暴露范围内,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暴露表皮葡萄球菌的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纳米二氧化硅暴露组细菌存活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米二氧化硅对表皮葡萄球菌存活率的抑制无统计学意义;400μg/ml纳米二氧化硅暴露组细菌数目减少,菌体皱缩,400μg/ml微米二氧化硅暴露组菌体轻微凹陷。随着暴露剂量和时间的增加,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暴露表皮葡萄球菌培养液中Ca2+和K+浓度均呈上升趋势。与微米二氧化硅暴露组比较,大于100μg/ml纳米二氧化硅组培养液中K+浓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2+浓度的升高仅在400μg/ml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表皮葡萄球菌与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作用后均有新峰出现,分别位于波数2 961 cm-1、2 929 cm-1、1 545 cm-1和1 452 cm-1、1 401 cm-1。结论纳米二氧化硅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的作用强于微米二氧化硅,纳米和微米二氧化硅暴露同表皮葡萄球菌均存在界面作用效应。


最新技术资料:
· CuO-Fe2O3钛基纳米电极催化还原水中硝酸盐研究 2025.04.15
· CuO-Co3O4改性钛基纳米电极去除水中硝酸盐 2025.04.15
· 基于纳米氮化硼-聚氨酯/玻纤三维骨架的环氧导热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2025.04.10
· 六方氮化硼纳米片与高导热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2025.04.09
·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硼纳米管研究进展 2025.04.09
· Ni-CeO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肼硼烷产氢的性能分析 2025.04.08
图片新闻

高性能纳米结构氧化硅的可控制备与应用

派勒纳米解锁“高效+绿色”新密码,助力涂

湿法纳米研磨,分散设备供应商:东莞市勒驰

东华科技10万吨纳米碳酸钙生产线预计9月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