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纳米行业门户!【登陆】【免费注册】010-82930964 微博 微信     粉享通 | 广告服务 | 中国粉体网
纳米网首页 > 资讯
新型β-SiC纳米颗粒基负极材料 可用于锂离子电池
2022/03/14 点击 3890 次

中国粉体网讯  锂离子电池(LIB)以寿命长、储电性能好、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等优点,已成为便携式电子、电动汽车和替代能源经济的基石。改良电极材料,是提高LIB电化学性能最关键可行的方法。目前,电极材料研究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碳基石墨负极,向过渡金属氧化物、锡和硅基材料等替代材料发展。


硅在地壳中的储量丰富程度仅次于氧元素。凭借其电子特性,尤其是高容量,这种富有前景的负极材料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这种材料在运行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很大,从而影响其稳定性、结构完整性和电性能,导致在充放电过程中出现颗粒破碎或集流器剥落等问题。


日本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学技术高等研究院)研究团队从闪锌矿获得灵感,提出一种在较低温度下制备β-SiC基负极材料的合理设计,研究成果发表于“Materials Chemistry A”期刊。



闪锌矿系统中的三维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可在其间隙位置轻松容纳锂离子。当锂离子在主体材料之间穿梭时,这种结构的体积变化很小,从而实现更好的寿命和可逆性。β-SiC是一种变体闪锌矿材料,也被称为立方碳化硅,富含具有四面体对称配置的间隙位点可容纳锂离子,同时它有着不同寻常的机械、热和化学稳定性。但是β-SiC表面锂化能非常高,而且制备需要高能耗的碳热合成过程(温度达1700-2500℃),这些阻碍了其在电池领域的适应性。


该团队设计了一种两步合成工艺制备β-SiC基负极材料:第一步是在聚多巴胺基质中形成硅纳米颗粒;第二步是在掺杂氮的碳基质中将其转化为β-SiC纳米颗粒的特殊变体。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转换过程需要的温度更低,可低至600摄氏度。这种方法确保了嵌入的β-SiC纳米颗粒与主体碳基体的无缝集成,这是在锂化-脱锂过程中有效促进电荷和传质的急需特性。


研究团队将所获得的材料用于电池配置,并进行电化学筛选。结果表明,该电池具有较高的电流密度、额定容量和良好的可逆锂离子存储兼容性。此外,还表现出高容量保持率,在300次充放电循环后,可保持约94%的容量,放电容量保持在1195 mAhg-1和在1000mAhg-1下525次循环后为707mAhg-1。

 

利用这种β-SiC基合成材料为负极材料成功的应用到全电池(商用LiCoO2为正极)中,这种结合方式的全电池展示了β-SiC在商业LiB系统中的巨大应用潜力。总体而言,这项研究可能是制造电化学活性β-SiC基电极的关键环节,为众多β-SiC可应用于LiB方面打开了大门。


参考来源:

Zinc blende inspired rational design of a β-SiC based resilient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青黎)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来源:中国粉体网编译)


相关新闻:
· 全球首发!高能量密度电池石墨烯复合纳米硅碳负极材料 2024.11.05
· 单壁碳纳米管何时才能规模化应用? 2024.10.14
图片新闻

派勒纳米荣膺2024年广州拟上市企业双料

年产4700吨!希诚新材料碳纳米管项目落

勒驰机械砂磨机:纳米级细度+高产能,多领

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应用展望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