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纳米抗菌新材料领域取得新突破
2005/10/13 点击 3275 次
10月12日,中南大学纳米抗菌材料课题组等单位在湖南省郴州市宣布,一种新型纳米抗菌材料--“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抗菌材料”已经研制成功并实现产业化。由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权威专家组成的成果鉴定委员会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在纳米抗菌新材料工业化关键技术领域已经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纳米冰箱”“纳米空调”是近些年在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经常出现的新名词。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人们一直致力于利用银、钛等金属化合物的独特性能,研究无机抗菌新材料。从早期的简单工业化产品,到微米级、纳米级,到上个世纪末,这些无机抗菌材料在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产生了每年数亿美元规模的市场。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专家、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理事朱国才教授告诉记者,这个新型材料领域每年的市值都在成倍增长。
目前,无机抗菌材料主要有载银材料和二氧化钛,但前者容易受到其他物质的干扰影响抗菌效力,后者则必须在光照下发挥杀菌效用,这些局限性,严重制约了这一新材料的广泛应用。
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领域具有权威地位的中南大学和在国内银冶炼领域居前列的郴州金贵有色金属公司在湖南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展开了科技攻关。承担这一任务的中南大学柴立元、彭兵教授组经过多年研究,终于获得突破性进展。
柴立元教授介绍说,他们的技术路线是研制载银纳米二氧化钛符合抗菌材料,经过特殊工艺程序生产出的“银钛纳米抗菌材料”,使载银材料和二氧化钛两种传统材料取得了完全的融合,新材料不仅持久缓释抗菌,而且在自然环境中自然催化,其粒度仅50纳米,对大肠埃希氏菌、金色葡萄球菌这两种在生活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病菌杀灭率高达99.99%。来自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权威专家审定后发现,这种新材料最小抑菌浓度只有100毫克/升,远远低于国际通行的日本标准(JISZ2801)的规定值800毫克/升。“换句话说,就是这种新材料的抗菌效力相当于标准规定效率的8倍。”专家说。
谈及这种新技术大规模应用对生活产生的直接影响,朱国才教授用“前途不可限量”来加以形容。“如果用新型纳米材料取代氯制品消毒生活用水,我们可以避免自来水中有害物质对人们皮肤、眼角膜等的刺激。”专家们说,纳米级复合抗菌材料的出现,将使我们生活出现更多、抗菌效能也更高的手术服、卫生巾、医用绷带、鞋袜内衣等生活、医疗用品,如果将其运用于厨房、卫生间和家具、地板,人类生活在“抑菌空间”的愿望将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