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撰文畅谈纳米科学在中国蓬勃发展
2005/07/22 点击 4375 次
今年是美国《科学》杂志创刊125周年,杂志社在这个庆祝之年举行了系列活动,其中之一是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每月邀请一位发展中国家的优秀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撰文,谈自己是如何从事研究工作的,或自己所在领域的发展。在今年7月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应邀撰文谈了纳米科学在中国的蓬勃发展。《科学》杂志认为,125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在科学事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他们今天正在从事当今时代最激动人心和最具挑战性的研究工作,但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限制性是发达国家的科学家们所没有经历过的。
白春礼在文中指出,今天,在中国使用频率最高的3个高技术名词是“计算机”、“基因”和“纳米”,但并不是所有能说出这些名词的人都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记者问一位女士是否听说过“纳米”这个词,女士回答说“是的”,记者又问她纳米是什么意思,女士想了一会儿后说:“纳米”是指一种特别的大米。他认为,当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时,科学界有责任向公众介绍纳米新时代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白春礼指出,与许多国家的科学家一样,中国的科学家们也希望纳米科技的发展能为科学研究、工业发展和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带来重大影响。
当纳米科技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首次引入中国时,它受到热烈欢迎,中国的科学家们很早就开始利用隧道扫描显微镜(SPMs)和其它工具来研究纳米结构的全新性质,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国家科技委员会的资助。从1990年到2002年,共有1000个纳米科技项目得到资助,经费达2700万美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还批准了约1000个与纳米科技相关的小型项目。
纳米科技在中国已经生根。2000年,中国成立了国家纳米科技筹划指导委员会,负责相关国家政策的监督和计划的协调。为了促进中国纳米科技的发展,一批多学科研究中心也相继成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约有50所大学、20个中科院的研究机构和超过300家的企业的3000多位研究人员在从事纳米科技的研发。在中国科学家所从事的众多纳米科技的研究中,纳米材料是最重要的。
在历数了中国科学家所做的重要工作的同时,白春礼也指出,尽管如此活跃,但中国对纳米科技的支持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少,比如,美国政府在2001~2004年间为纳米相关研究的拨款约为30亿美元,中国政府对纳米科技的资助总共约1.6亿美元。尽管发表了很多论文,但是,按专利获得数来看,中国科学家则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原因一是缺乏技术创新,二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够。(王丹红/编译)
(来源:科学时报)
相关新闻:· 全球排名前十的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科 2018.04.26· 纳米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 2008.12.24· 美国Oregon大学教授访问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2005.03.24·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召开协作实验室工作协调会 2004.11.24· “科学与中国”巡讲团举行纳米科学专场报告会(图) 200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