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启动“曙光计划”打造生物-医学-纳米材料科学领域世界顶尖科研平台
2005/02/25 点击 4381 次
昨日从四川大学获悉,该校启动“曙光计划”,以使学校在生物—医药—纳米材料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迅速跃居国际前列。为此,四川大学计划每年聘请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到校工作一个月。诺奖得主到川大工作期间,将与师生员工进行学术答辩交流,开办学术讲座,指导学术方向。
首位受邀诺奖得主7月到川大
据介绍,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科学家张曙光博士为首的世界优秀科研团队,建立了四川大学纳米生物医药技术和膜生物学研究所,希望尽快在生物—医学—纳米材料这一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建立一个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和顶尖研究团队,取得一流的研究成果。作为四川大学生物化学专业76级校友,2月8日(大年三十),张曙光已到川大进行了具体的工作安排。
据张曙光介绍,2月3日,世界著名杂志《Nature》刊登了川大纳米生物医药技术和膜生物学研究所面向全球招聘科研人员和学术带头人的广告,引起了业界关注。截至目前,世界各地已有约50名申请者提出申请。
今年7月,首位受邀诺奖得主———1976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来自挪威的卡尔顿·盖久谢克(CarletonGajdusek)将到川大工作。
每年聘请一位诺奖得主入川
四川大学已决定,每年聘请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到川大工作一个月,以加强高水平学术交流,并尽快形成一支不低于20人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其中,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将不少于3位。
据悉,川大纳米生物医药技术和膜生物学研究所将成立两个委员会。一是由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15名世界著名科学家组成的ScientificVisitingCommittee,定期进行合作研究和指导;一是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著名企业家和实业人士、国际大公司管理者组成筹款委员会,负责募集研究所持续发展的经费等。该所将实行聘期人员合同管理方式,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和全员聘任制。
据了解,对于纳米生物医药技术和膜生物学研究所,川大将在体制和机制上实行“特区”管理:研究所采取所长负责制,借鉴MIT相关研究所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运作;所长有独立的人事权、研究生招生权、研究方向选择权、财务管理权。川大还将在研究所建设资金、实验用房、个人待遇等方面加大投入,并对该所负责人实行年薪制。
计划10年内进入世界前列
四川大学为该研究所制定的未来5年目标包括:在国际上本领域公认最好的杂志(包括《Nature》或《Science》)上发表知识产权属于川大的一批高水平科研论文,有以川大为惟一专利权受益人的授权发明专利;在研究成果和专利技术转化上,至少一项重要生物医学技术达到可以产业化阶段(四川大学拥有独立知识产权)。
目前,该研究所拟争取获得国家在相关领域组织的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如973、863、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等),同时争取获得国内外企业的重要科研资助,获准科研经费要达到约3000万元。该学科计划在10年内进入世界前列,其间将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并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记者周波
“曙光计划”
是川大贯彻教育部“ 985工程”二期建设的有关要求,利用“ 985工程”二期建设契机,集中投入,力求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
新闻人物 张曙光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高级研究员,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副主任,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及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客座教授。 1990年发现了第一个左旋 Z- DNA结合蛋白质并克隆了它的基因, 1993年发现“短肽自行聚集和自我互补”,被誉为“麻省理工学院 70年以来最重要的 15项科研成果之一”; 1997年开创了生物表面修饰工程技术的崭新研究领域,被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
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首席科学家张曙光博士为首的世界优秀科研团队已在四川大学纳米生物医药技术和膜生物学研究所上班。
同时,该校“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项目之一的“曙光计划”也宣布正式启动,根据该计划,川大每年将聘请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到川大工作一个月,借此带出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其中不少于3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今年7月来川大工作圈定的是1976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来自挪威的卡尔登·盖久谢克(CarletonGajdusek)。
曙光计划引来MIT首席科学家
“曙光计划”是四川大学“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计划,该计划瞄准生物-医学-纳米材料这一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力求在该领域建立一个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和顶尖研究团队,使川大在该领域的研究快速跃居国际前列,带动川大医学、生物、材料等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
为实施“曙光计划”,四川大学专门引进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科学家张曙光博士为首的世界优秀科研团队,建立四川大学纳米生物医药技术和膜生物学研究所。此后,世界著名杂志《Nature》刊登了川大纳米生物医药技术和膜生物学研究所面向全球招聘科研人员和学术带头人的广告,引起了业界关注。截至目前,已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约50位申请者提出加盟研究所。
麻省博士原是川大校友
昨日下午,在四川大学科技处,张曙光博士正与科技处的相关负责人商谈所里工作事宜。据了解,张曙光是四川大学生物化学专业76级校友,早在2月8日大年三十这一天,张曙光就到川大进行了具体的工作安排。
“我们要建世界一流的研究所,要做就做最好的。”作为研究所负责人的张曙光充满信心地说,
新闻资料
张曙光
四川大学生物化学专业76级学生,现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高级研究员。研究所所从事的科研,目前就是该学科的世界前列。1990年发现了第一个左旋Z—DNA结合蛋白质并克隆了它的基因,1993年发现“短肽自行聚集和自我互补”,被誉为“麻省理工学院70年以来最重要的15项科研成果之一”,1997年开创了生物表面修饰工程技术的崭新研究领域,由此当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
相关新闻:· 国家药监局发布《应用纳米材料的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意见 2024.12.11· 【展商推荐】长沙西丽纳米研磨科技有限公司邀您出席第七届新型陶瓷技术与产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 2024.11.18· 石墨纳米材料供应商:东莞市八洲通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入驻粉享通 2024.11.04· 纳米医学界的“探索者”:苏州大学刘庄教授 2024.10.28· 纳米颗粒大小,该用哪种“尺子”测量? 2024.10.16· 迈克孚生物:手握纳米技术“金钥匙”,加速革新纳米应用新纪元 2024.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