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纳米科技应稳步有序推进
2003/07/31 点击 2516 次
曾几何时,纳米在我国红极一时,但近来又显得十分冷落。纳米技术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怎样科学看待纳米等新技术对我国科技发展乃至经济社会的影响?这篇报道在回顾总结我国纳米技术发展过程和国外纳米技术的发展现状后提出,我国纳米技术发展要以科学的态度稳步、有序推进。
纳米科技应稳步有序推进
20世纪90年代初,纳米科技尤其是纳米材料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一时间,纳米冰箱、纳米丝绸、纳米水、纳米油等形形色色、亦幻亦真的新概念、新产品涌入老百姓的生活,弄得人们眼花缭乱。如果说几年前,除了一些科研人员和极少数企业外,“纳米”这个字眼还鲜为人知,那么时至今日,通过媒体的宣传、企业的鼓噪以及股市的热炒,“纳米”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纳米”产品上市后曾一度受到生产厂商和消费者的青睐,但好景不长,仅仅一、两年的工夫,“纳米热”就被当头泼了盆冷水:部分“纳米”产品被曝光为假冒货,市场上开始出现厂商宣传一头热的现象;由于资金被套牢,一些“纳米”企业举步维艰,原先高涨的热情一下子跌入谷底,甚至出现了纳米产品展馆受冷落的尴尬局面。
分析我国纳米技术市场“忽热忽冷”的现象,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专家李克健认为:我们对纳米技术的开发利用还缺乏科学有序的机制。一方面,作为一项刚刚起步的新技术,纳米科技在我国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与传统企业缺乏有机的结合;另一方面,不少正在积极开发纳米技术新产品的企业对所要进入的领域缺乏起码的了解,“纳米”标签随便乱贴,甚至上演了一幕幕将“纳米”当“稻米”的滑稽戏。对此,白春礼院士也认为,过度的人为炒作,不利于纳米材料及其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纳米技术应用既非易事,也非高不可攀,需要以科学的态度稳步发展、有序推进。
极富战略意义的纳米科技
在世界范围内,纳米科技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根据自身的国情制订相应的战略规划。据纳米技术风险投资公司LuxCapital最新发表的《2003年纳米技术报告》称,随着各国和企业竞争纳米技术的领先地位,2003年全球纳米技术研发开支预计将超过30亿美元。报告显示,自2000年国家纳米技术计划宣布以来,美国政府已经向该项目投资了大约20亿美元;欧盟在2002年至2006年期间将向纳米技术投资10多亿美元;与此同时,亚洲许多国家也与美国的大学签订了纳米研究协议和专利协议,其中日本2002年的纳米技术开支已经从1997年的1.20亿美元提高到7.50亿美元。
以上情况说明,对于纳米科学实验及其产业化转移对推动国民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各国均已达成共识并付之行动。面对这场举世瞩目的纳米科技热潮与激烈竞争,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把握?
迄今为止,我国已建立了10多条纳米技术生产线,以纳米技术注册的公司近百个;除了国家级的《中国国家纳米技术发展纲要》,各地政府也积级参与规划。企业和政府对纳米技术的关注为我国纳米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尽管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纳米碳管和纳米材料的若干领域取得了一些出色的研究成果,但白春礼院士表示,我国的应用开发还明显落后于实际需要,在总体水平上与国外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加快建立“纳米技术市场准入标准”
打着高科技招牌对产品进行虚假宣传,这样的例子在我国屡见不鲜。公众对纳米产品的“忽热忽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业内专家们为此提出建议:加快建立“纳米技术市场准入标准”,对销售纳米科技产品的商业行为进行技术规范。
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忠范教授认为,我国市场上不少以纳米命名的产品叫法很不科学,容易使人误解纳米科技的真实内涵,国外不少产品其实早就采用了纳米技术,但并没有用其命名。刘教授呼吁国家尽早出台有关纳米命名的法规,通过立法来规范纳米产品,让“水货”纳米产品无处藏身。
在谈到纳米产品展会受冷落时,中山大学理工学院的张进修教授分析:“任何一项产品融入市场都必须有一个合理合法的程序,纳米产品受冷落,并非纳米产品本身不好,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还缺乏一个具有权威性的认证机构,无法对现有的纳米产品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