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纳米留守者蓄势待发
2003/07/11 点击 3350 次
一阵“纳米热”疯狂过后,炒概念的“纳米一族”已经销声匿迹,人们对纳米的神秘感和热情度亦随之跌至冰点。经过3年一轮的大浪淘沙,目前剩下的仍与纳米打得火热的企业及研发机构,才是真正的实干家、创业者。真正能尝到纳米甜头的“吃蟹者”,将从他们当中产生。
日前,记者在市经贸局采访有关“产学研”重点项目的情况时,发现被列入我市重点计划的83个项目中,竟有6个属纳米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而随后进行的初步调查显示,目前深圳从事纳米研究、相关产品开发的企业及机构,起码有数十家,其中不少企业已跟纳米“厮守”了两三年。
大浪淘出真材实料
经历了3年前的全国“纳米热”和随后一阵猛泼冷水之后,打着纳米旗号的炒作者已经销声匿迹,许多企业放弃了原来的纳米产业计划。而现时的深圳,仍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在从事纳米材料及系列产品的研发。他们为何选择留守?
记者在与多名业内人士交流时得知,3年前的“纳米热”确实“高烧”过头,显得非理性、非科学。国内有不少企业、包括多家上市公司,就因为盲目赶潮逐浪,最后血本无归。
但是,经过两院院士及业界专家泼了一阵冷水之后,纳米的热度明显降低,“纳米一族”内部亦经历了剧烈的“去伪存真运动”。如今剩下的敢于向纳米尖端科技叫板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动真格的、实实在在的。专家认为,将来能尝到纳米甜头的“吃蟹者”,最终将从这些留守者当中产生。
据业内人士介绍,鉴别纳米材料有两个标准:第一,该材料某一维的尺寸要在纳米量级之内;第二,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要发生质的变化。纳米技术可简单分成三大块:纳米材料、纳米器件和纳米检测。现阶段,国内纳米技术研究尚处于以研究纳米材料为基础的初级阶段。许多商家热炒的“纳米产品”,不过是在某部位添加了纳米无机物而已,严格来说算不上纳米产品。而“纳米水”之类,纯属骗局。
3年前的“纳米热”与创业板直接相关,很大程度上是受资本市场概念炒作的原始动力所推动。随便找个纳米概念的项目包装一下,再到创业板上市套现,这是大部分“纳米一族”的美好愿望。然而,创业板“千呼万唤出不来”,那些只为炒作的投机分子只得悄然隐退。而目前还在死心踏地研究纳米的人,才是纳米产业真正的希望所在。
据了解,目前深圳正在开发纳米材料的企业,大部分是针对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投入了较大的人、财、物资源,脚踏实地在搞基础研发和产品试制。尽管也有一些产品只是局部添加纳米材料、不能严格地称其为纳米产品,但政府部门有关人士认为,只要企业的动机不是单纯“卖概念”,就会对整个纳米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深圳民企联手香港科大
记者采访获悉,虽然目前来说纳米的产业化为时尚早,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已为国内外所共识。深圳一批企业更是隐隐嗅到了“蛋糕”的香味,正在暗自积蓄后劲。
深圳市邦凯电子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据了解,该公司今年4月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投资800万元,开始超细纳米碳管及其在便携式电芯运用方面的研发工作。邦凯是深圳知名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产销规模仅次于比亚迪,目前在全球也位居前列。香港科技大学则在碳钠米管材料方面具有研究专长。两强优势互补,联手进行纳米碳管的研究,目的是为开发下一代锂电产品做好技术储备。
邦凯公司董事长傅启源表示,锂电问世以来,一直以超过15%的年增长率迅速发展。未来三五年内,中国有望替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生产国。正是因为这一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邦凯才决定投资研发电池新材料。
他说,邦凯作为民营企业,投资800万元来搞纳米材料研发,肯定不是为了赶时髦或一时冲动,而是经过反复论证、长期权衡后才决定的。其目的一方面是满足锂电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生产出性价比更高的电池材料,使我国锂电产业不仅在产量上、而且在质量和技术上也走在国际前列。据他乐观预计,由于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碳纳米管较早、相对成熟,此项研发成果可望在1年后见分晓。
基础材料为研发重点
据悉,深圳纳米企业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将研发重点放在纳米基础材料领域,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一旦研发成功,发展前景无限,并可能催生更多的新产品、新产业。
深圳市高图科技有限公司与国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的一个纳米项目,早在去年6月就已经启动。这项名为“非晶纳米晶合金软磁粉芯器件开发”的项目,投资达1200万元。该公司希望通过开发生产目前国际上尚无人生产的“铁基非晶纳米晶磁粉芯器件”产品,替代目前被进口产品垄断、价格昂贵的“坡莫合金粉芯”产品。据称,该项目最快可在明年底完成研发,随后在深圳实现产业化。
此外,深圳市金科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与中科院金属所合作,目前正在开展“纳米改性陶瓷PTC元件”的研发。绿维科技有限公司则在紧锣密鼓地研发“纳米修饰淀粉基生物分解塑料”。其基于纳米技术生产的生物分解塑料制品,可广泛用于电脑外壳、电子部件、农用资材、生活用品等,市场前景也颇为乐观。南山区纳诺材料技术研究所在“纳米金刚石(碳质)太阳能电池”方面下了“巨注”。深圳福斯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则选择“微纳米混粉工作液过滤系统”为突破口,小试牛刀。
就在这些企业全情投入研发纳米材料的同时,深圳清华源兴纳米药业公司却利用纳米技术,已成功研制出新一代抗菌产品“防集聚纳米银抗菌微粉”,而且实现了低成本产业化。经权威检测,该产品对大肠杆菌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目前,这项成果已申请中国和国际专利。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