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颗粒安全引关注
2009/09/21 点击 2493 次
在神奇的纳米世界,宏观世界里所观察到物质的力学性质、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都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变化,使得科学家们可以设计出新一代的蓄能电池,靶向药物,电子元件等。大概30年前,“纳米技术”开始兴起。它成了科学圈里的时尚,科学家出门不知道“纳米”,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物质微小 或破坏细胞
纳米物质由于很微小,所以很容易进入细胞内部,而进入生物体内的纳米物质会破坏细胞。对于遗传物质来说,纳米颗粒可以通过产生氧化胁迫诱使其产生损伤;对于更大一点的蛋白质分子,纳米物质直接和它结合,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在宏观层次上,科学家发现长期暴露在纳米颗粒下的动物出现了肺部疾病,而生长在含纳米氧化锌颗粒的溶液环境中的植物,生长显著受到抑制。
人体的器官本身,尤其是肺部,原本有很强的防御功能。当小颗粒进入肺部时,它们会遇到人体的“御林军”——巨噬细胞。巨噬细胞会吞噬这些颗粒。当然,巨噬细胞也并非万能的。当颗粒浓度高到一定程度,吸入的微粒过量以致巨噬细胞过载,肺的防御功能就被破坏。人就会因此而生病。
不常接触 危害可忽略
当然,也没必要太谈“纳米”色变,目前纳米材料的毒性,只在高浓度长时间接触下能观察到。目前,完全由纳米材料引起的人类疾病还没有被发现。即使是在中国医生公布的病例中,两名死者的肺部组织和积水里面含有的颗粒也只是与纳米颗粒在形态上具有相似性。
纳米颗粒是不是杀人元凶,尚存在巨大争议,论文里给出的证据并不能排除化学物质中毒的可能,而肺部检查出的纳米颗粒到底是什么,也并不清楚。如果有更多的证据被给出,最终这个猜想被证实,它将是人类史上第一次纳米物质毒性的“人体试验”。
鉴于纳米物质存在可能的生物毒性,众多科学家建议需要对混有纳米颗粒的化妆品和药物等跟人类皮肤发生亲密接触的物质做安全性检测。事实上,纳米物质早就天然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了,不过,只要不长时间接触高浓度的纳米颗粒,对人类的危害就可以被忽略。等到纳米物质真的铺天盖地走进我们的日常用品当中的时候,我们对其产生的毒害也会有相应的控制办法,因为,科学家已经提前觉察到它的潜在危险,正在进行积极的研究。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新闻:· 广东将围绕纳米、超导等领域开展攻关,培育未来材料产业集群 2023.12.20· 江苏河海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您相约青岛!2023粉体表面改性及包覆技术高级研修班 2023.08.07· 纳米界具有影响力的十大学者 2023.04.24· 2023纳米碳酸钙产业链全景图 2023.03.15·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二期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2023.02.21· 打着“纳米”旗号的日用品,是智商税吗 2023.02.09